比起少年期,青年期的情感比较稳定,他们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有所增强,所以从高中起,对事物的感受与体验不易外露,甚至可以“不动声色”,使教育工作者一时难以辨别真假。但青年期与少年期一样,情感丰富,容易动感情,好讲义气,他们好交朋友,重视友谊。这个时期一个重要的突出的情感特点,就是对爱情的向往高中阶段的青年往往对未来充满各种理想,加上此时性机能的发育已经成熟,由此表现出对异性的好奇心,是十分正常的现象。高中阶段,即青年初期,大多数人只是一种模糊的意念,一闪而过,并没有什么行动;但也有少数人,出现过早的初恋现象。作为家长或教师,既不能予以默许或支持,也不要惊诧,简单粗暴地加以制止。应当正确地引导这些青年,使他们了解在两性关系上应有的道德品质。同时,需要注意区别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如果是持不正确的恋爱观,以寻找异性刺激为快乐,这常常会造成事故或败坏道德。要给他们讲清道理,摆明利害关系,督促他们及早与异性断绝不正当的关系,并注意不可藕断丝连。如果是过早的正常初恋,也要耐心说服,教育他们不要早恋。过早恋爱,终日迷恋情感之中,势必荒废学业而不能自拔,影响一生的发展。青年初期带有一定偏激性,此时选择终身伴侣,不-定能掌握好标准,一旦爱情破裂,又会经不起打击。因此,高中阶段,要教育青年不要恋爱,恋爱是青年晚期的事。不过,也要加强对他们进行两性关系应具备的道德观念教育青年期的意志也在发展,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往往表现出较大的毅力。这种意志的发展,对青年成长是有利的。但具体的表现还要看动机与内容。例如,“为朋友两肋插刀”也是一种意志表现,他们此时不仅为“朋友”出力打榘,而且往往死咬定一件事而不改口。
意识行动的发展,尤其是行为习惯的形成,在道德品质的变化中的作用是相当大的。从少年期到青年期,品德不良学生的发展决定于什么呢?是否随着年龄增加,认识能力的提高和意志力的增强就一定能“浪子回头”呢?也不见得。认识能力的提高,意志力的增强固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看不良品德习惯是否形成,或形成的程度如何。参见下面两个表
从这两个表可以看出,具有品德不良倾向的学生并不是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者,成为违法犯罪者的只是少数(仅占29%),大部分(70%)起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变化的大小不一,由年龄增大、认识能力的提高所决定。而主要与是否形成不良行为习惯有关。形成不良行为习惯者,即使认识能力提高了也往往无济于事,他们发展为违法犯罪者的占大多数(占32%),而转变的只是少数(15%)。第一表中的29个成为违法犯罪者的,大部分(22人,占76%)是形成了不良行为习惯的失足学生,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以控制他们形成不良品德、习惯;对已形成一定恶习的学生要立足于拉创造条件让其不良习惯得不到“强化”,从而把落水已久的学生挽救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