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以及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厌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是特定学生所有的,而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共同潜在的问题。一旦造成厌学的客观条件发生作用,便在行动中表现出来。逃学则是厌学心理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一种逃离学校生活环境的行为。如果孩子出现了厌学倾向,而家长又不及时采取正确措施,就会产生种种不良后果。现实生活中,由于厌学而离家出走的现象比比皆是。
南京某小区的居民们一天早上起来,突然发现楼顶上有3个男孩食宿过夜。经盘问,3个男孩中有两个是初一学生,一个在读小学6年级。他们既不到学校上课,也不回家食宿,整天在外游荡,偷吃扒拿。有时钻进汽车里睡觉,有时到无人居住的屋里过夜。后来偷了一张席梦思床垫搬到6楼顶上“安家”,还在上面烤牛蛙等。
经过询问,这3个男孩逃学的原因是因为害怕学习、厌烦学校的管教。
武汉市公安机关在一次清查歌厅时,发现5个混居在包房里的少年。经审查,才发现这是一个多次作案的少年盗窃团伙。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为首的竟是两个年仅13岁的双胞胎少女。两姐妹交代说:我们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逃学,我们确实不想读书,上课听不进去,一想到做作业就心烦……”
前不久,宝鸡东车站派出所民警在清站查车时,发现有3名少年进入站区,便上前询问。经了解得知,王某、吴某、田某分别为13岁、14岁和16岁,3人均是宝鸡市陇县城关镇某中学的学生,因平时学习成绩不好,便产生了厌学和离家出走的念头。6月8日,3人约好后,偷偷从家里跑了出来,一路辗转到了宝鸡,由于没有足够的钱买火车票,3少年便来到宝鸡东火车站准备扒车去北京。了解情况后,民警把他们带到值班室,一边对他们进行教育,耐心地劝说他们,边与3少年的家人联系,民警们还特意给他们买来了食物和水。后来,3少年的家长陆续赶到宝鸡东车站派出所,见到孩子安然无恙,这才放心了。
上面所举的几个例子,由于人们发现及时,都没有产生特别严重的后果。还有一些孩子,离家出走后为了填饱肚子,无奈之下滑向犯罪的深渊,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
朝气蓬勃的花季少年们,整日反复阅读教科书,为了验证一个道理,阐述许多论证;为了熟悉一个定理,做大量类似的习题,必然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从表面上看,这是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做许多事情,情绪往往会起到很大的影响,据此来分析,孩子感到厌倦的并不是学习活动本身,而是与学习有关的那些令人不愉快的人和事否则为什么有些学习成绩很好的孩子也会“厌学”呢?通常,造成孩子学习没有愉快感的常见原因有以下两种:
一是学习上的成功感与个人生活的愉快感很大程度上不一致,成绩好并不一定能在同学中受欢迎,相反成绩好的学生,往往会感到很孤单。
二是家长和老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孩子缺乏耐心,时常会挫伤了孩子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有很多父母关心孩子的成绩的程度远远超出了关心孩子本身,孩子考试成绩差,就认定他丢了自己的“面子”,父母的这种态度,对孩子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不良影响。孩子由此产生反抗情绪或愧疚情绪,这对孩子的学可十分不利,孩子很可能产生厌学、逃学的想法。
家长和老师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并以此评价学生的好坏,这样做的后果是: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成为高分低能,不能全面发展;成绩差的学生,当被别人视其为坏学生时,似乎只有逃学才能摆脱这种压力,因此对学习就更厌烦了孩子本身的学习掌握有一个过程。刚开始的新鲜感过去后,必须经过一个实实在在的学习过程,才有可能在打下一定的基础后,逐步培养出兴趣来。
知识难度要求与本人实际水平相差过大。要对自己根本就不懂的东西发生兴趣,确实勉为其难。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某种理论与学问,不知其皮毛就研究内涵是绝对不可能的。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就算是学习某段联系比较紧密的东西,也是相当困难的,在困难面前,有多数人会选择后退。孩子的意志比较脆弱,往往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厌学情绪,于是很可能就逃学。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厌学”是不存在的。人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学习,只不过因为上述的原因,造成孩子对学习产生了一些误解,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走了许多弯路。但愿父母们能循循善诱地启发孩子,使孩子真正领悟到学习带给我们的诸多益处,这样“厌学”二字对孩子来说将会从生活中永远消失。
当孩子厌学、逃学时,作为父母,一定要理智地分析,孩子也有自己的困难与想法。仔细倾听孩子倾诉帮助孩子解决困难,指引孩子少走弯路,孩子就不会再厌学逃学了。
湘潭少林文武学校是一所全封闭教学,军事化管理学校。学校以文为主,以武为特色,面向全国招收小学至高中各年级学生。对于叛逆、网瘾、厌学、逃学、早恋等不服管教的问题青少年,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咨询电话:18873207978 校址:湖南省湘潭县云湖桥镇云湖村(原名石马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