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使用恐吓手段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些父母对孩子说这样的话:

    要是再不听话,就叫警察叔权把你抓去。

    再哭,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

    再哭,让狼把你叼走!

    还敢撒谎,我撕烂你的嘴巴!

    再不睡觉鬼就来了。

    不听话就关到黑屋子里去。

    不好好吃饭老虎就来抢了。

    你再哭就给你打针…

    从理论来说,当人得到赞美或受到批评时,心情是完全不一样的。父母的批评方式确实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恐吓对孩子来说,会产生很大的精神压力。如果批评过头,孩子一直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情绪就会变得不安定,天真活泼的孩子就会变得十分抑郁,没有了笑容,也不想与小朋友一起玩耍,甚至会为了发泄心中的郁闷而对别的小朋友争吵,采取破坏性的行动,或者闭门不出,情绪黯淡。有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令人担心的举动。

    一天,爸爸领着6岁的龙龙去商店。龙龙看见一辆玩具坦克,央求爸爸给他买。爸爸一看价格,不由吸了一口凉气,280元!对于个工薪阶层的家庭来说,280元买一辆玩具太不值得了。于是爸爸对龙龙说:“这辆坦克太贵了,爸爸给你买个其他玩具。”可龙龙不答应,父亲只得好言相劝。龙龙不听劝,拼命地哭。最后,爸爸实在不耐烦了,大声说:“你还哭不哭?再哭我就走了!”并做出要走的样子。龙龙哭得更凶了。爸爸二话不说,扭头就走。龙龙见爸爸真的走了,不要他了,慌了神,赶紧追上去,边哭边嘁:“爸爸,不要扔下我,我不哭了,我不要坦克了这位父亲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非这样对孩子不可吗?父母是孩子最依赖的人。孩子从出生起,就对父母有特别的眷恋,同时也有着没有父母就不能生存的潜在不安感。心理学上管它叫“基础不安”。

    不管孩子是否懂事,他的心里,都经常有“爸爸妈妈会不会不要我这样的担忧。在这种心理背景下,还对孩子说“你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之类的话,他的潜在不安会加剧,易于受到大人无法想像的打击。这种精神上的不安,很可能会让孩子做出极端的举动,比如自杀。到这个时候,父母后悔就太迟了。

    专家评语

    幼儿的神经系统十分脆弱,粗暴的态度及恐吓,都会使他的精神高度紧张、恐惧,甚至引发心理障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身体不适。有的孩子精神上受到刺激会表现为身体不适。比如突然发热、感冒、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产生逆反心理。不难发现,那些经常受到恐吓的孩子比较“犟”,父母让他干什么,他偏偏不干,连挨打时都可能“不屈服”。

    ◆产生恐惧感。孩子的神经发育尚不完善,恐吓或粗暴的态度都会使孩子出现夜惊、过度紧张及恐惧状态。

    ◆自暴自弃。孩子经常被责骂或恐吓,会觉得自己“不行”而自暴自弃。他们本来可以将某事做好,但偏偏不做或干脆去搞破坏。这些孩子还可能表现出遇事冷漠,行事胆怯等。

    ◆撒谎。孩子受到恐吓后,可能暂时被镇住了,他们会渐渐不敢对父母说实话,久而久之,便会养成说谎话、不诚实的恶劣习惯。

    ◆产生遗弃感。一些父母在恐吓孩子时,常使用“不要你了,扔了算了!”等语言,别小看这不经意的气话,却可能给孩子心灵上留下较深的创伤。

    恐吓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孩子哭闹时,大人应耐心、和蔼地劝解,以缓和孩子的激动情绪,并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使孩子对大人提出的新问题产生兴趣,从而自然地终止哭闹。至于孩子睡眠、吃饭穿衣等问题,大人要用讲故事、表扬、鼓励等方式启发诱导孩子重视大人的要求,切忌使用恐吓的方法。一旦孩子已经形成了这种害怕心理,家长应及早停止这些作法,并通过讲述科学道理、实际示范和让孩子实际观察,对孩子进行耐心的教育启发或鼓励。这样,孩子的害怕心理就会逐渐消除。

    此外,孩子感觉到了客观上实际存在的威胁、压力,当孩子无力对付时,也会产生害怕心理。一般是幼儿园大班孩子往往有这种心理。例如,迟到了不敢进幼儿园,受大孩子威胁后不敢出门,怕危险而不敢过马路,等等。这种害怕心理光靠讲道理是难以消除的,应该教给孩子克服那些威胁的压力的方法,如动作要快,以免迟到;或改变客观状况,如处理好与其他孩子的关系,友好相处,消除大孩子对他的威胁。对于确实危险的事情或孩子难以适应的突然惊吓等,应给予保护,如带孩子走马路要注意红绿灯,遇到暴风雨天气和孩子待在起,向他们讲些科学道理等等。

    献给父母的忠告

    每一位父母都应该明白,恐吓和威胁是一种很愚蠢的手段,它不但不能让孩子变得听话,而且会伤害孩子的心灵。孩子需要的是一种安全的环境,包括身边的和心灵的。

    湘潭少林文武学校是一所全封闭教学,军事化管理学校。学校以文为主,以武为特色,面向全国招收小学至高中各年级学生。对于叛逆、网瘾、厌学、逃学、早恋等不服管教的问题青少年,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咨询电话:18873207978 校址:湖南省湘潭县云湖桥镇云湖村(原名石马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