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殴打孩子
  • 当孩子犯了错,很多父母马上就施加暴力,又打又骂,企图以这种方式让孩子知错,吸取教训,以防下次再犯。这样做是很难让孩子“改邪归正”"的。

    13岁的李强把饭菜洒了一桌,还故意用手把桌子抹得一团糟。因为他这样做,妈妈摸过他好几次。每次妈妈都会大声呵斥道:“我告诉你多少次了,不要这样,你就是不听,打你多少次了,还不改。你还想让妈妈打你打得更厉害吗?”可是第二天,李强还会继续把饭菜倒在桌子上。

    为这事挨了多少次打,可李强还是不改。他是不是太小,不明白妈妈为什么打他?不是的。李强完全明白他是在干什么,只不过他是故意这样做的。他的行为是对父母的一种示威、一种挑战,他的父母说:“不要这样!”他就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你不要我这样做,我偏这样做。你骂吧,打吧,除了这些,看你还能把我怎么样?”

    如果殴打能使李强不把饭菜倒到桌子上,那么打一次就该够了,事实并非如此。很显然,妈妈的殴打导致李强产生了逆反心理有位母亲望子成龙心切,对儿子期望很高,遗憾的是孩子的表现并没有随着母亲的髙期望值的升高而上升,似乎还形成了一种“反比例”形式。母亲希望孩子变得更加出色,伤心的是,有一天她钱包里一张10元的钞票不翼而飞,随即发现了儿子书包里的玩具。于是,第一次,这位母亲狠下心来,狠狠揍了儿子一顿。事后她将钱包锁起来。但仍出现了第二次。急怒之下,她拉着儿子站在楼道里,一边打边骂:“你这个小偷。”邻居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纷纷探出头来看。

    儿子的险煞白煞白的,却没有哭。第三次她忍无可忍,拉着儿子就走。说要把他送到公安局去。儿子脸上既惊恐,又麻木。

    当孩子出现错误,父母采用体罚,企图让孩子变得乖,但是这种行为实在有些愚蠢

    《艺术人生》里采访台湾歌手齐秦在此他讲述了自己叛逆的青少年时期。那时他喝酒、打架,半夜三更才回家,一回家就习惯性地跪在地上等着父亲的鞭子和训斥。这种体罚,对于齐秦已经失去了任何意义,当父亲发现这一情况时,改变了教育方式,也改掉了小齐秦的坏习惯。有一天他打完架回家,像往常一样跪着等待挨骂,却发现父亲只是背对着他说了一句:“去睡吧。”齐秦内心一下子受到触动,从此便改邪归正,踏上了音乐之路。

    作为父母,殴打孩子只是出于恨铁不成钢,有谁会将其视为目的呢?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殴打孩子这种体罚教育已经失效了,应该使孩子内心受到触动,主动改掉不良行为才是良策。

    专家评语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犯错误就特别生气、伤心,其实这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他们打完孩子,自己心中的气消了,舒服多了。实际上,这些父母们一定忽视了自己的真正目的,并没有收到教育孩子的效果,只是把所有的痛苦转嫁给了自己最爱的孩子。

    儿童教育专家指出,殴打孩子具有以下弊端

    ——殴打会给孩子带来危险

    除了孩子的身体受伤之外,内心也会受到伤害,后者的伤痛是更严重的,无论两者中任何一种的伤害都不是父母所希望的。其实,父母完全可以用其他办法来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

    ——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殴打,让孩子觉得父母无能;殴打,只能短时间内改善孩子的行为,但孩子改善行为的原因是怕挨打而不是自觉行为,孩子长大后有了自卫能力或者远离父母时,仍然会这样做。

    ——会让孩子觉得暴力可以解决问题孩子长大后,对父母不满时,也会使用暴力。这或许是许多虐待老人现象长久存在的根源。

    —可能让你与孩子触犯法律虐待孩子显然是犯法的,父母犯法,而不受到法律的制裁,会使孩子蔑视法律。孩子长大后,如果遇上其他的不利因素,就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他存在着不受法律制裁的侥幸心理,是从父母第一次出手罚他的时候,这种想法就萌发了。

    影响孩子对父母的感情父母经常殴打孩子,以后的任何教育方法都可能难以见效,使孩子越来越倔强。

    献给父母的忠告

    打骂不是有效的教育和沟通手段,使用这种教育方法,其实质是在人为地给自己与孩子之间制造距离,制造隔阂,令父母和孩子之间越走越远。如果你还爱你的孩子,那么记住,爱是一种宽容、一种理解、一种理智和一种责任,而不是用棍棒和拳脚相加来体罚孩子。

    湘潭少林文武学校是一所全封闭教学,军事化管理学校。学校以文为主,以武为特色,面向全国招收小学至高中各年级学生。对于叛逆、网瘾、厌学、逃学、早恋等不服管教的问题青少年,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咨询电话:18873207978 校址:湖南省湘潭县云湖桥镇云湖村(原名石马咀村)